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7月19日,周日。高盛第二季纯利34亿美元,是上市以来最多一季;而发放花红(注:奖金),平均每位雇员可获60万美元(当然不是平均分配)。另一方面,CIT却面对破产命运。两间都是金融机构,表现却可以这样极端!从通用汽车申请破产到比亚迪(1211)发展电动汽车引发股价狂升,证明宽松货币政策下,实体经济在萎缩而虚拟经济却极之吸引投资者。投资市场早已成为“梦工场”;从1987年股灾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、2000年科网股泡沫爆破到2007年金融海啸,泡沫一个又一个破裂然后由另一泡沫取代;投资市场甚至不再是投机,而是“赌”眼光,情况有如在赌场内开“大细”(注:即赌大小,一种简单而输赢都很快的赌法)。买中者赔双,买错者一无所有。

中国今年上半年出口减少22%,在新增贷款上升201%情况下,物业出售额上升53%。汽车销售上升17%、零售上升15%,令GDP第一季上升6.1%、第二季上升7.9%。估计第三季上升8%或以上、第四季上升9%,中国今年经济成功出现V形反弹(Too good to be true)。

图表不能分析指数

上周道指形成头肩顶后,在200天线获支持抝腰反升,估计本周挑战6月11日8877点。再次证明我地不能用图表去分析指数走势;分析指数走势仍以移动平均数最为有用。我老曹再次强调,图表只能用作分析个别股份走势。

至今恒生指数仍在16740至19162点之间浮沉,股市经过长期信贷扩张期后,在2007年10月出现信贷爆破,急跌至去年10月。在各国政府先后提供刺激经济方案后,全球股市先后回升。美国在利率跌至接近零后,道指亦从今年3月6日6469点回升到6月11日8877点;基于Last in, First out理论,本次股市最迟上升是道指,理论上最先回落亦应该是美股。从3月到6月的美股上升,到底是熊市反弹还是绿芽?假设美国住宅单位仍有超过一百万家,在未来四年内需重新订下供款条件(俗称A r m s ),新供楼负担平均上升。理论上,美国楼价在2012年前无法见底;何况美国失业率仍上升中,但6月份新屋动工量又回升,今年3月起采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,能否扭转美国经济大方向?

黄金交叉陷阱

  我们这一代香港人好幸运,本港共经历过三次繁荣期。第一次由1967年到1981年,共十四年;第二次由1984年到1997年,共十三年;第三次由1998年至2007年10月,共九年。第一个上升浪恒指升幅高达二十六倍;第二个上升浪恒指升幅亦达二十二倍;第三个上升浪恒指升幅只有五倍。香港经济经过三浪上升后担心已进入A、B、C下跌浪,第一个巨型下跌浪由2007年10月开始到2008年10月结束;可能是巨型下跌浪中的浪A,跌幅达到66.5%。通常在大跌市之后未来十二个月,恒指可出现一段几大升幅的日子(例如1984年7月13日至1985年8月19日,恒指升幅达129.4%;1989年6月6日至1990年7月23日,恒指升幅76%;1995年1月23日至1996年2月16日,恒指亦回升68.3%;1998年8月13日至1999年7月5日,恒指升幅达到122%

;2003年4月25日至2004年3月1日上升68%。过去五次恒指大跌后的反弹平均升幅达到92%)。7月份亦出现恒指50天线升穿250天线讯号;如在熊市第三期出现,例如1998年8月13日恒指由6544点上升之时,政府动用1000亿元入市吸纳恒指成分股,不但成功击退国际大鳄,并令恒指喺同年12月出现50天线升穿250天线【图一】,确认牛市重临讯号后一直上升到2000年3月,这个牛市才结束。另一次升市从2001年9月21日恒指8894点起步,到2002年6月恒指50天线亦升穿250天线【图二】,但事后证明只是走势陷阱,恒指由2002年4月高位12000点回落到2003年4月份8331点低位,跌幅达30%。今年7月50天线又再升穿250天线,这次又会怎么样?

输二成要止蚀

经济周期告诉我们,股市波幅可以很大,任何投资者皆逃不出经济周期的影响。假如有人在1973年3月恒生指数1774点时入市,便要等到1981年7月先能打和(注:打平)(这个还未计金钱购买力在七年内的损失)。至于在1997年8月8日恒生指数16820点入市者,要等到2000年1月先打和。不幸的是2007年10月30日恒指31958点入市者,更加不知道几时先能打和(就好似在1997年第三季在本港购入普通住宅物业者,至今仍未打和)。

[subtitle=]

有人问如何解释亏损一旦达到20%便要不问理由止蚀?理由是亏损一旦达到20%,未来必须赚回40%先能打和。如果让亏损扩大到50%或以上,在未来必须赚回100%以上先能打和。如类似2007年10月到去年10月的大跌市,跌幅达到66%,更必须赚回133%先打和。情况好似烧伤皮肤20%面积仍有得救,一旦烧伤面积达66%便极之难救。因此,无论几时亦不容许在投资上亏损超过总投资金额20%。在经济向上周期如在高位入货,亦需等七年时间先能打和;如将经济向下周期投资者在高位入货,何时先打和(日本人已等了二十年、仍未打和)。

1973/74年及1981/82年二次香港经济大衰退后,虽然恒指由1974年12月至1976年3月从150点上升到465点(升幅210%),实体经济要到1978年先繁荣起来。至于1982年12月2日那次恒指由676点上升到1983年7月21日1102点,升幅63%,实体经济亦要到1985年先繁荣起来。这次恒指由去年10月27日10676点上升到今年6月12日19161点,上升79%,如香港经济是明年复苏,代表这次黄金交叉讯号是真的;反之便是另一次走势陷阱。各位应记住,股票市场不是一处经常好容易赚钱的地方(The market is not always that easy to take advantage of)。

债券先是赢家

1970年我老曹刚开始写文章,有前辈话香港是一个“发达容易、搵食(注:生存)艰难”的社会。现在回顾,真是好佩服这前辈的眼光。在1970年随便买一个住宅单位(当时五百呎住宅单位,只卖6万元);又或买只大蓝筹股(当年恒生指数100点),今天已是一千几百万元身家的小富翁啦。1990年后发现日本人“保持富有”日渐困难,1997年后轮到香港人保持富有亦日渐困难;2007年后甚至美国人保持富有亦愈来愈困难。

市场开始把富人分类——有钱有智慧者,仍然可以继续富有下去;反之,只凭一时勇气乱博一通而一朝发达者,却面对淘汰,例如1997年的神童辉(注:早年曾参与地产发展,有“神童辉”之称的罗兆辉,失意香港商场后,一度烧炭自杀幸获救)就是典型有勇无谋者。2007年10月后的富人淘汰赛,便更激烈;在1997年时林行止提出我老曹都附和的意见——1997年起在投资市场应持盈保泰,因为自1997年起,香港已进入It's a hard life to be rich时代(保持富有愈来愈困难)。

世界银行宣布,今年全球GDP收缩2.9%,而不是年初估计上升1.7%。联储局已买入按揭证券共1.25万亿美元去阻止信贷收缩,今年秋天前完成购入3000亿美元国库券;但美国实体经济又怎么样?全球经济增长能力已被去年的金融海啸摧毁了。虽然今年上半年股市大升,但美国人仍不敢消费。世界银行主席佐利克写给G8的信认为,今年下半年经济仍十分严峻,同时亦不肯定复苏可以在明年出现。汇控(005)主席葛霖认为,虽然金融危机发生快二年了,但最恶劣的日子仲未过去!Federated Fund策略员Ross认为,今年3月到6月的美股上升是熊市反弹;估计标普500将今年每股获利只有40美元(如不计拨备,每股获利63美元)。标普500公司中有二百五十二家公司的“内幕人士”在过去十四个星期,都在大手出货(内幕人士买入同卖出的比例由3月份1比1上升到6月份9比1,是过去二年内最高)。假设标普500平均P/E(注:市盈率)十八点五倍,较过去三十四年平均P/E十六点八倍略为偏高。Jeremy  Grantham(GMO主席)认为,去年起我们正面对七只瘦牛,因2008至2014年美国企业纯利升幅极有限,当美股企业纯利进入低增长期,能否支持标普500嘅十八点五倍P/E?

战后美国人的借贷膨胀愈演愈烈,到2007年终于出现泡沫爆破。美国人由开始时只是借钱做生意,然后借钱买楼到最后借钱消费。到2005至2007年美国人更进入零储蓄率嘅时代。

不过,今年6月美国人储蓄率已重返7%,担心明年更进一步上升到9%。2003到2007年美国消费者共借入7万亿美元作为消费用,到去年已受不了,借钱消费已大减。现在美国一亿个家庭年平均收入只有4.3万美元,是不是可以长期支持?

类似2003至2007年式消费。美国5月份贸赤260亿美元,为1999年11月以来最少。入口减少0.6%,出口上升1.6%。

根据Ibbotson Associates计算,自1926年起美国股票平均每年回报率高出长期债券6.5%。假设10年期债券利率3.8厘,即标普500未来升幅必须可以媲美过去五十年(每年平均升幅9%),才可把资金留住在股市。美国经济自五十年代起,出现二个超级大牛市(只有1966到1982年是上落市),未来还可以吗?好多人或许没有留意过去二十年(1989年6月17日到2009年6月17日),标普500平均每年只能上升7.7%;反之,10年债券平均每年回报率达8.7%。股票喺过去二十年早已跑不赢债券了。

日本GDP曾二度大增

  从1929到1932年期间,道指亦曾出现过110%反弹,然后又再回落至1932年。至于日经平均数从1990年至今,升幅超过20%共有八次,但现在的日经平均指数仍较1990年1月低75%。1990年起日本经济由高增长期进入低增长期,令一度高企的日本股市及房地产价格,进入长达二十年的调整期。由于日本居民的高储蓄率及拥有大量海外投资;加上政府实行低(或零)利率政策,过去二十年日本并没有出现类似南韩、泰国、印度尼西亚甚至香港的V形经济,只是慢慢地由灿烂走向平淡。

过去二十年日本GDP亦曾出现二次较大幅度增长期:第一次是由1995至1999年,为期五年,主因是日圆汇价由1994年的78兑1美元回落,资金从海外大量回流日本所引发;随着美国科网股爆破,2000年起日本经济又再次陷入衰退。第二次是2001年小泉上台后推行一连串金融改革;加上2004年起实施长期零利率政策,令日本经济自2003年起出现复苏,到2007年随着美国次按危机爆发而结束亦只有五年。

本文由香港《信报》财经新闻提供,为方便普通话读者阅读,略有改动。曹Sir智库及金句,请点击http://www.hkej.com/template/cho/jsp/cho_main.jsp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曹仁超

曹仁超

195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曹仁超(原名曹志明),香港最权威的投资评论家之一,财经专栏作家。曹先生现任香港信报有限公司董事。过去三十多年间,每周一至周六在《信报》撰写《投资者日记》,以轻松有趣的笔触分析股票市场和政经局势,蕴涵投资哲学及处世智慧,形成独特的“曹氏风格”,是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。 曹仁超现为《信报》撰写专栏《投资者笔记》,一周一次,逢周一出版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