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一个投资者的成败得失,往往是其性格使然。

一个国家的经济特点,亦与其民族性息息相关。欧美民族鼓励冒险创新,视失败为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;东方民族则保守顺从,害怕改变。是故欧美股市总是升得快跌得急,日本股市却是缓慢地走下坡,多年不见半点起色。

中华民族曾站在世界文明之巅,但我们不少民族性格,包括处事过分小心谨慎、怕事懦弱、见利忘义等,却会窒碍中国经济适应虚拟时代。如不将以上陋习改掉,不要说超英赶美,恐怕连日本也赶不上。

中国人应学习西方的”基督精神”,摒弃仇富的心;中国父母则应参考犹太人的家庭教育,重新思考何谓”财富继承”;年青人则应及早选择有前途的职业和朋友,奋力向上。那么,中国才堪称为泱泱大国。

打破魔咒 富过三代

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:

一位居住在上海的中犹混血女士,离婚后带着三个孩子和仅够三个月生活开销的积蓄,于1992年移居以色列。初到彼邦,这位女士不单赶紧学习新语言,还开了一个小摊子卖春卷,以维持生计。

对于孩子的教养,这个好妈妈一直秉承中国式”再苦也不能苦孩子”的原则。孩子上学的时候,她拼命赚钱;他们一放学,她就停下手里的工作,照顾其起居饮食。

由于文化差异,邻居总觉得这位女士宠坏孩子。有一天,当孩子们围炉坐着等母亲做饭的时候,邻居忍不住过来训斥她的长子:”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,而不是在这看着她忙碌,自己就像废物一样。”长子听了,虽然觉得难受,但想想也有道理,便提议以后由他来照顾弟妹,又主动地帮妈妈包春卷,甚至想到带些成品回学校售卖。

最初,这位女士心酸歉疚,觉得委屈了自己的孩子,但慢慢她发现他们其实挺喜欢这样的赚钱感觉。她的邻居也不停地跟她灌输犹太人家庭”赚钱从娃娃抓起”的教育方式:世上没有免费午餐,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,才能获得所需的食物和照顾。

于是,她也入乡随俗,尝试在家里建立有偿的生活机制。家里提供的膳食和洗衣服务,孩子都要负担几毛钱的费用;在收费的同时,也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,将春卷以批发价卖给孩子,让他们倒卖赚钱。

她发现三个性格迥异的孩子,连赚钱的方式都各有不同:小女儿比较老实矜持,她只是提高了一点价钱便作零售;次子干脆把春卷全批发给学校的餐厅,薄利多销,每天稳定卖出100个;长子则最花脑筋,他在学校举办有关中国国情的讲座(自己主讲)时,每次吸引200人参加,入场费包括免费的点心(春卷)招待,结果赚得最多。

在犹太式教育底下成长,三个孩子长大以后亦各怀抱负:长子考进旅游高等专科学校,打算在以色列开办专营中国游的旅游公司;次子立志当一个作家,在不需要任何投资的前提下赚取利润;幼女梦想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,然后开店创业……孩子们的梦想,让母亲大感安慰。

防止世袭贫穷

香港是个”富者愈富、贫者愈贫”的二元经济社会。20%的高收入阶层与80%的中低收入阶层之间最大的差距,部分是由教育水平造成。

在高收入的家庭里,父母努力工作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,自己也终生学习,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。他们认为快乐须建基于拥有一定财富之上,故必须先有高学历,才有机会获得高收入职位。下一代以此为榜样,自然容易成大器。

读书不成的富家子弟,难得这类父母的宠爱。所以他们就算无法在国内升学,也会争取负笈欧美新澳的机会。

事实上,香港中产阶层或以上的家庭,为了让子女将来继续成为社会上20%的高收入阶层,大都愿意不惜工本地培育子女。例如以一般的海外私人大学收费计算,留学一年的费用约两万美元;名字响一点的,一年将近四万美元。换言之,子女在外地大学毕业已花掉父母近150万港元;如再要取得硕士学位,费用更高达200万港元。代价诚然不菲,但大学毕业是子女将来能有份像样工作的必要条件。

反之低收入家庭,父母有空便抽烟、喝酒、泡澡堂、搓麻将,子女又怎会努力学习?自己从来不看书,又如何培养子女阅读的习惯?当然穷家也有特别上进懂事的孩子,但只属少数之例。他们大部分早早就离开学校,投身社会打工,甚至整天看电视、上网玩游戏或在街上闲荡,变成”御宅族”。

所谓”身教胜于言教”,子女往往是父母的一面镜子,反映自己的言行举止。为人父者,如习惯在家里动不动便大呼小喝、打妻子,又或终日沉醉于外面的温柔乡中,子女在暴力与价值观扭曲的家庭长大,你说子女成才的机会有多大?

请记着,阁下是子女学习的最佳典范,不要让贫穷世袭下去。

教育是改变贫穷命运的第一条,但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则由性格、智慧、家庭背景、野心和际遇等因素决定。

选友择业 影响一生

年轻人虽曰青春无敌,但选择职业时应注意行业的未来前途,而不应仅仅着眼于薪酬。例如我老曹于1968年离开薪酬高30%的纺织业,转投证券业,便因为前者是斜照的夕阳,后者却是初升的旭日。

其次,不要投身一些安于现状、不愿扩充的企业老板旗下。不要嫌公司目前规模小,怕只怕老板欠缺野心与大志。要加入有前途的公司,便不要白等机会找上门来,而应主动向心仪的企业自荐。当年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到谷歌时,也是靠自己在网上搜寻到谷歌行政总裁兼董事长施密特的电邮地址,然后写信过去自荐的。

加入心仪的企业之后,我们应了解公司的目标,然后紧随其发展方向。专注于自己的本业、增加职业所需要的知识、能吃苦、敢上进、勇于表现自己,并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,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。

其实上大学的真正目的,不仅为了学习,也为了建立人际关系。在中国人的社会,人际关系有多重要,相信不用我细说。如果上大学只为求知识,那么到图书馆逛一圈或是上网找答案,可能更快更多。

选择什么职业,选择什么朋友,两者俱可影响一生。年轻人在大学时代,多跟同窗们建立友谊,出来社会做事则互相帮助、互相鼓励,然后一起扶摇直上。

香港人常说”工字不出头”,20世纪70年代更流行一个笑话,说如果勤劳可以致富,为何乡野的牛儿尚未发达?内地不少劳动人民每天工作12小时、一星期只休一天,收入又有多少?

打工只是赚取第一笔投资本钱的手段,随后应开始精明地投资。

投资者在30以岁前不妨进取一点,说不定日后来自投资的收入可超过每月的薪金。反正年轻,即使亏至一无所有,大不了便从新开始。

我老曹认为,投资不论是赚是亏,我们也勿忘三件事。一、做人应该be good,即是对朋友要好,同时保持良好的态度;二、处世应该be honest,即是不要欺骗别人(否则,人家会牢记一生);三、时刻保持be happy,即是何时都要常怀喜乐。今天输钱,明天忘记。

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人不能选择出身,也不能选择性格,却可以选择朋友,选择对人生的态度,选择做一个好人,一个快乐的人。只有快乐的人,才会幸运,无论是财富,还是人生。我老曹的”财富人生”走到今天,更坚信时势造英雄。

各位何其幸运,生活在今天的中国!天时地利均已具备,能否人和,那就看你的造化了!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曹仁超

曹仁超

195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曹仁超(原名曹志明),香港最权威的投资评论家之一,财经专栏作家。曹先生现任香港信报有限公司董事。过去三十多年间,每周一至周六在《信报》撰写《投资者日记》,以轻松有趣的笔触分析股票市场和政经局势,蕴涵投资哲学及处世智慧,形成独特的“曹氏风格”,是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。 曹仁超现为《信报》撰写专栏《投资者笔记》,一周一次,逢周一出版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