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 

被内地股民称为‘平民的神’的曹仁超,其丰富的投资经验总让人兴奋、着迷,其卡通话语又叫人开心、快活。正值香港九七回归十五周年,独家专访了他两小时,从没见过他如此皱眉头,其忧国忧民的心竟然放不下。快将届六十五岁的曹仁超为中国忧、为香港忧、为年轻人忧…….。他希望有生之年,能看见中国发展为一流国家。

廖:香港回归十五周年,您对香港经济有何感想?
曹:1997年距今,从不少角度看香港是原地踏步的。当年8月7日恒指创新高 16673点,现在是19000;当年豪宅 1.2万港元一方呎,现在亦差不多;当年大学生毕业 12000元,如今相若。香港的困境是经济没多大增长,如今财富集中,富者愈富。中产阶层则渐渐萎缩,1997年占香港人口68%,现只占了一半;中产经历了高位买楼、金融股灾,公司倒闭、失业等许多折挫,生活质素大幅倒退。至于穷人则享受福利、医疗、廉租及免费教育的良好福利,不比海外为差。

廖:自1997年以后,您的投资历程如何?
曹:1997年我把香港房产高位卖掉,转去英国低位买楼,之后升幅不错,有所斩获。2001年金价一两3000多元买入不少,赚了几倍。2003年叫人买豪宅,但自己错过了。近五年金融海啸财富零增长,市况难玩便没有出入市。整个大市反覆上下,买期指93%输家。自己财富够过活便没有去冒险。

廖:您的最新投资策略是甚么?
我的资产配置是334,三成股份,三成房地产,四成外汇,如果某领域市跌就增持一点。近期美元向好,持美元、空澳元。黄金或许下跌,三次到底不破,如果跌穿1400美元一安士,不妨沽空。近年在马来西亚买楼,那里有法治,于首都吉隆坡买豪宅不错,900万港元一间3500方呎的单位连送五个车位,每月收租4万港元,租金回报4%。以马币按揭利率4.5%,港元按揭利率2%,因此,借港元还马币,甚为化算。现在我已买入第四间了。

廖:近十年以来,投资蓝筹与中资股有大的差别吗?
曹:1997年之前,投资中国股是不会考虑的,因投资香港房地产就盘满钵满。近十年持有香港蓝筹股还不如中资股:汇控(005)金融海啸之前高见140元,如今67元;和黄(013) 1999年高近140元,如今60多元。反观持中资股较理想:中国移动(941) 1997年10月上市价11.68元,现在82元;青岛啤酒(168) 1999年初0.68元,现在49元;中国海外(688)1999年初0.66元,现在17元;腾讯(700)2004年上市价3.7元,现220元。我认为欧美的股份是old fat lady,香港则是贵妇,中国是青春少艾。中国现在经历第二次经济转型,要做大做强,您信不信?一般人都不相信。我看中国仍深具发展潜力,只要中国肯继续改革开放及自我改良,前途无限。

廖:1997香港主权回归,对您个人也产生变化吗?
曹:我祖籍宁波,于1951年3岁从上海来港,到港时母亲身上只有一百港元,之后靠一对拳头仔及脑袋打拚过来,而不是靠祖宗遗产护庇。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,想看看上海变成怎样?于1997年8月我才第一次到上海,当时上海仍落后,浦东都是农田,只有东方明珠塔,与现在生气勃勃的浦东不可同日而语。女儿于2003年到上海,一个女子闯天下,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建筑师。

廖:您对中港两地年轻人有何忠告?
曹:现在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一是电脑化,令写字楼人手减少,二是环球化,工序向外判。香港大学生遂找工难,但内地及印度的年轻人则有福气了。我觉得香港年轻人在父母竉爱之下太散漫、怨气多,内地年轻人奋斗心强,有执行力、有干劲。我弟弟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工作,说晚上仍在埋头苦干做实验的是讲普通话的内地学生,香港学生则说要拍拖或怕肮脏。现在多些内地生来港念书是一件好事,激励一下港生。香港首富李嘉诚 82岁仍努力奋斗,不肯停下来,不少香港的八十后就在‘hea’ (懒散)。My God ! 为何憎人富贵厌人穷?不满现实又不肯自己奋斗。年轻人,你们的梦想在那里?不要躲在家里打游戏机,为何不设计游戏?搞Facebook,搞腾讯、搞淘宝网的,为何成功的不是您呢?要做到 I make it happen, not I let it happen (我创造成功,而不是让它成功)。我六十多岁都有梦想呢 !

廖:正值欧美债务危机之际,人们都在担心中国的出口及经济形势。A股每创新低,PMI等指标都预视中国的订单减少,出口很可能受到冲击,您为此感到担忧吗?
:我关切角度不一样,中国自行抓紧机遇,从内在完善的空间很多,根本无须顾虑外围衰落。别国经济好,不等于我们好;别国经济滑落,中国亦不必然向下。现在是欧美担心出口、中国增加入口的时候;至于经济前景,欧洲出现负增长的忧虑更多于中国。只要中国全力转型为内需经济,足已抵销欧美经济下滑的负面打击。

廖:这次欧美债务危机,对中国带来冲击还是机遇?
中国经历了30年制造业的光景,已积累了不少金钱,理论上应学习利用手上的资本去提升生产模式,由出口带动转型为内需拉动经济。现在欧美日都不济,中国趁欧美经济衰退,中国可急起改进,奋发图强。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,有不少进步,但仍有很多不足,有待改进。这涉及不同领域的提升,能促使中国内部经济活跃。海外市场对中国GDP的贡献不足7%,故不要太强调中国出口去欧洲所带来的阴影。

廖:中国需进行怎样的反思?
曹:以前中国以出口拉动经济,现在仍须以几千万打恤衫去换一架波音飞机吗?中国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,现在是清理门户,扫走家中垃圾的时候,无须担心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,而是重新思考前路。我们不要老想着GDP增长,不要老想着出口,而是反省生存的意义,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?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,资本也在输出海外;但是,国企未见效率,贪污严重,贫富悬殊。有富裕人士出国争相买豪宅,有人贫穷无钱交学费。中国向来不患贫而患不均,现今政府是否已做好分配?

无论医疗、教育、银行及政府架构都有巨大的改革空间,足以刺激经济。我们仍要为2元做一双运动鞋吗?我们的品牌在那里?人家做iphone ,苹果的利润2000元,我们只收得20元,但污染了这个锦绣中华。我们可以搞好环保吗?工人花了一年的工资,换来LV名牌手袋,为何这么这蠢?中国工厂应提升自动化,加强培训工人,改善他们的生活。我们卖几百元的手袋,人家卖几万元的手袋。我们为何仍做平价货?何以做不到高档的?连奶粉都要来香港抢购呢?

廖:您擅长于循环理论,据此中港两地的经济发展处于那个阶段?
曹:香港于1967-97年经过了繁荣期,由1997-2007年是十年高原期,2007年香港回落,中产受到剥削,只有尖端人才才可脱颖而出。反观中国,经历30年改革开放,我看已完成繁荣期,现在进入十年高原期。日本经济衰败20年,至今仍未见尽头;欧洲刚陷入困境,中国应加倍努力,乘势冒起。

廖:如今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是甚么?
曹:欧美以服务业发展经济的比重相当高,即使以台湾生产总值为例,制造业占 24%,服务业占70%。现在中国服务业占比才40%,如果要发展到60%,经济潜力已无比辽阔,因此,欧美不济,中国无须害怕。尽管如此,我认为中国进行了不少改革,但行政架构仍未有效。这形同‘周处除三害’,已除了二害,仍有一害要清理。中国必须大力打击贪污,过程非常痛苦,一旦成功,即可跻身世界超级强国,意义深远。

廖:与1997年相比,现今中国最大的变化是甚么?
曹:中国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,1992年强调实施市场经济。2000年加入世贸。至今每年经济增长惊人,金融海啸后欧美经济衰落,中国依然朝向年增长7%;以往中国呼吁外资前来投资,现在中国资金走出去欧美投资,是资本出口国;以往中国缺乏外汇,现在是世界外汇储备最庞大。但是,中国穷得只有钱 ! 没有公平、公开、公正,人们财大气粗。

廖:您于八十年代已提出东方崛起理论,至今仍深信不移吗?
曹:中国衰弱太久了,我是相信世事循环的,由清代闭关自守,中国衰落到割地赔款,衰了150年,直至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有文革,中国人性彻底扭曲。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,就是一个转捩点,我看好中国未来200年,但我没有这长命。如以每十年看,1988年比1978年好,1998年比1988年好,2008年又比1998年好。因此,我相信2018年比2008年好,2028年比2018年好。但作为中国人,我希望中国向好的速度加快。转眼我快将65岁,希望于有生之年,在80岁前中国能生性做好,使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,那么我就可眼闭了。

廖:政府该进行怎样的体制改革?
曹:政府要实行三公:公平、公开、公正。公平就是作业条件公平,不能私偏;公开就是官商之间不要黑箱作业,有透明度;公正是执法可靠,政府要坦荡荡的。要是中国政府能做到,国内很多问题无论国企民企之争、福利、医疗等人民利益等等都可迎刃而解。届时,国家经济根本不用强调出口,外国亦信任人民币作为政府储备,以至欧洲人民亦可能考虑移民去内地。

廖:现在中国人富起来的现象,您有何想法?
曹:穷的中国人,没有修养,情有可原。富起来的中国人,须学习风雅,强调书香,不要为富不仁,而是做个善长,乐善好施,更不应贪污谋私。时至今日,内地不少地区的生活水平无论住屋、消费已与香港相差不多,只要不接触官方机关就相安无事。但是,只要是生病、打官司,要不涉及金钱便涉及权力,这个社会是否公平呢?这些都靠内地自我革新。

廖:您已拥有不少财富,现在的人生追求是甚么?
曹:现在年纪大了,开始追求心境宁静,思考人生的意义。财富不是首要的追求。现在内地需要帮忙的人太多,个人于60岁后便致力帮助内地的NGO‘农家女’。我的慈善捐献比不上富翁,比起一般打工仔亦不少。耶稣说,富人捐两个金币还不及寡妇捐两个铜钱。如果大部分人向善,社会和谐,不是很好吗?可惜现在人们的戾气太多。

作者廖美香是《南华早报》中文网多媒体内容副总编辑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曹仁超

曹仁超

195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曹仁超(原名曹志明),香港最权威的投资评论家之一,财经专栏作家。曹先生现任香港信报有限公司董事。过去三十多年间,每周一至周六在《信报》撰写《投资者日记》,以轻松有趣的笔触分析股票市场和政经局势,蕴涵投资哲学及处世智慧,形成独特的“曹氏风格”,是最受欢迎的作者之一。 曹仁超现为《信报》撰写专栏《投资者笔记》,一周一次,逢周一出版。

文章